中医认为,银屑病总由营血亏虚,血热内蕴,化燥生风,肌肤失养而成,可分为血热证、血燥证和血瘀证3型,其中以血热证最常见。
而中医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众多,临床需根据皮损特征及病程变化,并结合患者体质、伴随症状及舌脉,辨证选用适宜的内外治方法。
接下来,就分别说说中医药物外治法、中医非药物外治法、中医内治法。
一、中医外治法,包括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2种
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,运用各种方法将药物直接外用于人体表面,通过皮肤透入,经络传导,发挥其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解毒化瘀、扶正祛邪等作用,从而改善皮肤局部症状。
目前治疗银屑病的中医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,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1、药物外治法:这种方法,又包括5种常用的方法。
(1)中药浸浴疗法:适用于各期寻常型银屑病,但皮疹有破损、渗出,或皮疹鲜红及进展较快时不宜使用。
血热型患者可选用丹皮、蒲公英、败酱草、土茯苓、苦参、黄柏等;
血燥型可选用鸡血藤、当归、白鲜皮、川椒、徐长卿、透骨草等;
血瘀型可选用当归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、三棱、莪术、王不留行等。
(2)中药熏蒸疗法:适用于静止期及退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和关节病型银屑病。
治疗宜在饭后1~2 h内进行,空腹或饱餐后不宜操作。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调节温度,一般为38~45℃,以患者耐受为宜,熏蒸时间为20 min。
每周2~3次水煎熏洗,10次为一个疗程。熏蒸前后适当补充水分,防止出汗过多引虚脱。
(3)中药淋洗疗法:能清热解毒、祛风止痒,适用于头部银屑病。推荐中药组成为大青叶、侧柏叶、桑叶、皂角、连翘、丹参、蛇床子等。
(4)中药涂擦疗法:适用于各种类型银屑病。皮损少而局限者,如皮损面积占全身面积的10%以下者,可选用外用药涂擦,多使用膏剂和霜剂,如紫连膏、普连膏、青黛散油膏等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活血、润肤止痒的功效,有利于清除皮损,控制症状,促使皮肤屏障修复。
(5)中药封包疗法:适用于静止期及退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及掌跖脓疱病,推荐药物中药软膏制剂局部皮损封包。
取适量普连膏、紫连膏或青黛散油膏等均匀涂擦患处后,外用保鲜膜进行封包,松紧适度,2次/d,夏季时可在保鲜膜上扎透气孔,封包时间约为1~2 h,以皮肤有潮热感为宜,利于药物的吸收。
2、非药物外治法:包括火针疗法、针刺法、刺血拔罐法、火罐疗法。
(1)火针疗法:适用于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属血瘀型,并排除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药者、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。
可有效改善银屑病皮损肥厚鳞屑,减小皮损面积,并降低瘙痒程度,有效改善了患者皮损经久不退,顽固难愈的特点,值得大范围推广。
(2)针刺法:适用于各期寻常型银屑病。
具体方法是:患者取俯卧位,精神放松,充分暴露背部及患处皮肤。用75%酒精将穴位常规消毒后,采用毫针针刺。
血热型取大椎、曲池等;血燥型取三阴交、太溪等;血瘀型取血海、膈俞等。
皮损发于上肢者可加合谷、曲池、手三里、外关等;发于头皮者可加百会、风池等穴位。
(3)刺血拔罐法: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属血瘀证及血热证者。
具体方法是:穴位常规消毒后,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,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,使之出血,留罐25 min。
主穴每次选用1~2个,配穴可交替选用。
每次除去火罐后遗留之瘀血斑可外涂活血化瘀药膏促进其消退。
(4)火罐疗法:适用于斑块型银屑病或寻常型银屑病辨证属血瘀证者,尤宜于皮损位于腰部及大腿肌肉丰满部位者。部分热毒蕴血证者也可用。
注意术前检查玻璃罐口是否平整,若有破损,则应更换玻璃罐,以免划伤皮肤。
二、中医内治法
中医多将银屑病的主要证候分为血热证、血燥证和血瘀证3型,其中以血热证最常见。依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,对银屑病的辨证内治方法具体如下:
1、血热证:治以清热解毒凉血,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;
2、血瘀证:治以活血通络,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;
3、血燥证:治以养血滋阴熄风,选用四物汤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。
中医治疗银屑病具有较好的疗效,但切不可擅自操作,需要到中医院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,同时也不可听信治疗银屑病的偏方,以免治疗不当导致病情加重。
参考文献
[1]曹筱筱,徐蓉,李福伦,李峰,陈洁,李斌.银屑病的中医治疗[J].医学综述,2015,21(01):117-118.
[2]李茂雨.133例银屑病的中医治疗[J].中国保健营养(中旬刊),2012(06):352.
[3]孙凌,邱霞.银屑病的中医治疗进展[J].中国疗养医学,2015,24(01):30-31.
[4]梁育,韩文龙,喻文球,等.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[J]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,2010,19(16):2073-2074.
ACADEMIC COMMUNICATION
积极响应“网上预约挂号”政策
医院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路175号(红山动物园东门旁)
门诊时间:08:00 - 17:00
免责声明:本站图/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,仅供病友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,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。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!